听到这里,我隐约中似乎想明白了一些。
董三爷为什么要收我的珠子,是因为他可能感觉到这粒珠子背后的价值远远高于市场上的价格。也是看到我明确的表态后,才向我推荐柳叶,董三爷早就知道柳叶肯定会认识这种古老的文字。
真是没有想到事情越来越复杂,还没有弄清楚一个珠子,又突兀地蹦出来一个,我感觉我的脑袋已经远远跟不上事情的变化速度了,为什么董三爷要帮我呢?是出于朋友的感情,还是出于这行上的道义?我与他算不上朋友,也不是圈里的同行啊,唉,可能是我自己想多了吧。估计人家就是纯粹的好心帮忙罢了。
我左手拿起“砗磲魄珠”右手拿起“白玉魄珠”下意识的摸索着,仔细的用指尖感触着细微的变化,却也感觉不出有什么异样。
柳叶见我摸索着珠子,一言不发,似乎很理解我的心情,起身倒了杯水,然后示意我喝点水后,就开始娓娓道来。
原来,柳叶她们家都是满人,祖籍辽宁。想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曾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余人起兵。就逐渐吞并了其他建州部落,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而柳叶的祖上就是当初与努尔哈赤起兵的佐领之一,当年部众一共是三十五人。这三十五人当中,有七个佐领,都是武艺超群,勇猛善战,以一挡百之人。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源自2多年前“肃慎”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辽金时期则称为“女真”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来,女真族一直居住东北地区。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后,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建立按军事组织形式,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即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在当时不仅促进了女真的繁荣发展,也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这颗珠子是柳叶祖上当年故去时留下之物,并有祖训说这个珠子就算是家破人亡,也不能丢弃,更不能变卖。只是说将来会有人来取走的,只是过去了几百年了,大清朝都没有了,也根本没有人来问过这颗珠子,也不知道以什么为凭来取走,所以一直在家里代代相传。而守护这颗珠子也成了家里世代的责任与义务,只是不知道还要守护多久。
柳叶大学读的是古汉语,两年前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因为家庭身世关系,自幼通晓蒙文、满文,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助教,因为这种语言是小语种,学生不是很多,也不是很累,但薪水还是可以,每个星期只需要来这里讲几节课。
古玩这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无论外面多少档口、多少铺面,真正玩得好的就是圈里的那几个人。算算也应该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家里传下的那颗珠子也就随身带着,打算在京城找人给看看,或许能发现一些线索,有机会好弄个明白。这颗珠子最后也是辗转的到了董三爷的手里,她才对这枚珠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而这珠子选用的是上等新疆的和田白玉,颜色呈脂白色,质地细腻滋润。和田白玉就“白度”而言,传统分法依次有羊脂白、梨花白、雪花白、鱼骨白、象牙白、鸡骨白、糙米白、灰白、青灰白等,而这珠子就是羊脂白。毫无疑问,这粒珠子单就品质来说就已是玉石中的楚翘,价值不扉。
当时让她吃惊的也是珠子上的纹饰,虽然这珠子在她们家有了三百来年了,但是这上面的名堂却一直没有人发现,当看到上面的纹样时,她也是激动异常,一时脱口而出,读出了上面的文字。
在这一点上,确实让董三爷吃惊,董三爷自认为博古通今,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很深的了解,在这上面下了不少的功夫。却从未见过这种似字非字的图形,遍访了很多圈里的行家里手,也没有一个人认识。乍一见柳叶年纪轻轻就能识得这么生僻古怪的文字,免不了对这年轻的姑娘刮目相看。
这行就是这样,俗话说“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虽然柳叶刚刚二十多岁的年纪,但人家在这方面的造诣,让人不得不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