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季进入秋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空气中吹的风变了。每个季节吹的风都是不一样的,秋天的风是最特别的,风里总会带有些萧索的味道。
入秋后的这几天,部落里的人都在忙着收割水稻。
这几天,姜婐都是待在家里和姬女一起照顾两个还不会爬的小娃娃。
屋内的矮床上,两个小娃娃头挨着头睡得正香。屋门半掩,姜婐坐在屋门前削竹子。
姜婐手里拿着三哥新帮她做的一把骨刀,切竹子就像是切豆腐一样,刀口特别的锋利。也因为这样,姜婐特地用厚厚的兽皮给她的新骨刀做了一个刀鞘。
结果,她的几个哥哥见了,都要求她帮他们的每把爱刀都做一个刀鞘。直到昨天,姜婐才把所有的刀鞘都做好。
哇哇,哇娃娃,哇哇哇
此时,小娃娃的哭声从屋里传来,姜婐一惊,急忙丢下手中正在切的竹子跑进屋去。
小月儿已经有六个月大,还不会爬但是会翻身了。
姜婐进屋,就见小月儿趴在床边,哇哇哇的哭得好不伤心。
屋内的床很矮,床下还铺着一层厚厚的兽皮,姜婐倒是不担心小家伙会掉下床摔疼了,不过,就怕惊着她。
小月儿还趴在床边哇哇大哭着,见到姜婐进来后,哭声更大了。而一旁刚满三个月的小姜点却是躺在床中间,睁着纯净的大眼睛安静的看着姜婐跑了进来。
姜婐进屋后先是把哇哇大哭的小月儿抱在怀里,才去看床上的姜点醒来没有。
结果,却看到了一双纯净乌黑的大眼睛。
小家伙就这样不哭不闹,十分安静的睁着他的大眼睛看着姜婐进来抱起姜月儿,双眸一眨也不眨,黑黑的眼珠子也不见转动,小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十分的严肃。
姜婐摸了摸怀里小月儿的小屁股,发现并没有湿,便猜想这小不点肯定是饿了。
用过早食,姬女便去河边洗衣服了,这几天家里的人都是在田里做活,每天回来衣服都是脏兮兮的,每天都得换一套。所以,这几天,姬女洗衣服也洗得特别的幸苦。
姬女每天去洗衣服前,都是先把这两个小家伙喂得饱饱的,哄睡着了才出去。
小月儿比小姜点大上三个月,吃得比较多也饿得比较快。
六个月的小娃娃也可以吃一些其他的食物了,平时的时候,姜婐都会熬一些迷糊或者做点蒸蛋给她吃。
今早做早食的时候,姜婐就做了一些蒸蛋在厨屋里暖着,就等这小不点饿了的时候给她吃。
姜婐抱着小月儿哄了一会儿,见小不点不哭了,便把她放回床上,准备去厨屋里拿蒸蛋来喂她吃。
姜婐把小月儿放回床上,低头就见一旁的小姜点还睁着乌溜溜的眼睛,也不知道是在看什么,特别的有精神。小模样看起来特别的可爱,姜婐忍不住嘟起小嘴凑过去亲亲他的小脸蛋。
姜婐刚走出屋子,身后就立马传来小月儿的哭声,不由加快脚步往厨屋跑去。
急忙赶回来后,就连一直安静的小姜点也开始哭闹了。
姜婐头大,不知道该些哄哪个好。
还好此时姬女回来了。
姬女刚进院子,便听见屋里传来小娃娃的哭闹声,便连忙放下手里洗好的衣服跑进屋内。
见姬女回来,姜婐不由松了一口气。刚个小娃娃一起哭闹,姜婐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哄好。还好,小姜启一般都很安静,不怎么哭闹。
有姬女在,两个小不点一会儿就哄好了也睡着了。
姜婐端着陶碗,跟在姬女身后走了出去。
走到屋门口,姬女这才注意到姜婐放在屋门口的竹子。
“婐儿,你切这些竹子是要做什么吗?”姬女看着屋门口摆放着两条被切得薄薄一条的竹片子,不由开口问道。
“我在给启儿做一个好玩的小东西呢!”
姬女闻言,瞄了一眼地上的骨刀,不放心的说道:“你先别切了,等大嫂把衣服晾好了回来帮你切。”
那骨刀看起来就非常的锋利,姬女担心姜婐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小指头给切掉了!
“嫂嫂,还差一条我就切好了,自己来就行了。”姜婐连忙拒绝。
“那你注意些,别切到手了!”
“保证不会切到手的!”姜婐弯了嘴角。
姜婐去厨屋放好陶碗后,便回来开始赶制她的风筝。
姜启这几天都是跟着姜父他们下田去了。不过,他不是去干活的,而是跑去玩的。每天都在田里滚一圈,回来都是一身的泥!
小家伙还跑得飞快,姜父他们一个不留神,小家伙就能跑得不见人影了,就连声音也听不见了,可见跑得有多远。
姜婐知道后,就想给他做一个风筝玩。有东西玩了,这小家伙就不会跑泥里去滚了。
回到屋前,姜婐切好竹子后,就开始制作风筝的骨架。一个风筝是否能够飞起来,就得看它的骨架了。
一般做风筝骨架用的竹篾越少越好,这样能减轻风筝重量。
姜婐把切好的竹篾子将风筝骨架搭成一个干字型,交叉口用线扎牢。帮线的时候都是按逆时针依次绑好。绑好后,姜婐又在交叉口处糊上一些树胶。
树胶是一种树的汁液,这种树的汁液特别的粘。姜婐发现后,便把它取了回来,做成胶水。
量好尺寸,两边对齐。姜婐再把多余的部分用骨刀给切去。这样,风筝的骨架就做好了。
之后,姜婐就把昨天用布画好的鱼给黏上去。怕黏得不牢,姜婐还用细针和细线在重要的地方给绑了一下。再将放飞的线扎在风筝面上,这样,一个简单的风筝就做好了。
风筝做好后,姜婐跑去屋门前的空地上去试着放放,看看它能不能飞起来。
姬女看到大为新奇,也跑了过来,说要玩玩看。结果,两人兴奋得玩到必须得去做午食的时候才不玩了。
中午回来后,姜启小不点就被姜婐给他做的风筝给留了下来。
整个下午,小家伙都在屋门前的空地上放风筝,姜婐见了特别的满意。
但是,第二天一早,小家伙又跟着姜父他们去田里了。走之前,还不忘拿上他的风筝。
早上高高兴兴的出去,到了中午却哭哭啼啼的一个人跑了回来。
姜启手里拿着破掉的风筝,一进屋就开始委屈的叫着姑姑。
“呜呜呜,姑姑,风筝坏掉啦!呜呜!”小家伙哭得身子一抽一抽的,可见是哭得久了。
姜婐伸手接过风筝,发现风筝的骨架已经四分五裂了。
“好了,不哭了,姑姑再给你做一个就好了啊。”姜婐搂过小家伙哄道。
“呜呜呜,呜呜。”小家伙还是委屈的直掉水豆子。
见儿子还是哭个不停,姬女不由皱起了眉头,呵斥道:“好了,不准哭了!”
儿子可不比女儿,这么娇滴滴的可不行!
破了一个风筝就哭个不停。婐儿都没他那么娇气。
姜启一惊,停住哭声,憋红了小脸。小模样说有多可怜就有多可怜。
姬女见了也是心疼得不行,却狠下心不去哄他。
姜婐连忙拿出布巾给他擦眼泪,这才注意到小家伙身上全是泥,就连小脸上都有。手臂上还有擦伤,手臂上的泥不是红泥,而是被流出的血水染红的。
姜婐唬了一跳,急忙拉起他的小手查看,发现小家伙的手掌心有很多细条的血丝,像是被风筝上的竹篾子划伤的一样。
姬女见了,急忙上前察看儿子的伤势,心疼得不行。
姜婐皱眉,捡起被她扔到一旁的风筝查看。风筝上也染了泥,竹篾子上没有染到泥的地方却有些血丝,这很明显是两方拉扯造成的。
“启儿,你和姑姑说,是谁抢你的风筝。”
“是姜皮!”
姬女闻言,心底涌上一股怒意。
“也是他把你推倒的吗?”姜婐继续问。
小家伙身上染的泥,可不像是自己摔倒的。
“嗯,我不松手,他见风筝坏了,就来推我!”小家伙涨红了脸,这一回是怒的。
“他抢你风筝的时候,就你和他两个人吗?”姬女压着怒意,开口问。
这姜皮胆子未免也太大了吧,不仅来抢他儿子的东西,抢不过还动起手来!
“还有好多的小朋友,他姐姐姜潮儿也在!”
姬女皱眉。姜潮儿不是十三岁了吗?不在田里干活,怎么跑去抢启儿的东西。
“你一个人回来的吗?爷爷他们知不知道你回来了?”姜婐闻言,轻声问道。
“爷爷他们不知道。”小家伙摇头。
“大嫂,我先帮他洗个澡,给他上好药后,再去田里和阿爹他们说启儿他回来了。”姜婐转头对姬女说道。
“嗯,好。”姬女答应。
姜婐快速的给小不点上好药后就急忙的赶去田里了。姜婐怕姜父他们长时间不见姜启,就会四处找他。
姜婐走后,姬女抱起儿子,看着他手上绑满了布条,柔声问道:“还疼不疼?”
“已经不疼了,阿娘。”小家伙大哭了一场,看起来有些恹恹的。
“乖。”姬女摸了摸儿子的头,继续说道:“阿娘问你,姜皮他为什么要抢你的风筝,是你不给他玩吗?”
“嗯。”姜启闻言,乖乖的点了点头。
“为什么不给他玩?”姬女皱眉。
儿子平时都挺大方的,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呀。
“因为他总是说姑姑的坏话,我不喜欢他。”小家伙嘟嘴。
“他说姑姑什么坏话了?”怎么扯上婐儿了?
“他总说姑姑好坏,抢了他的阿娘!”小家伙气愤的说完,仰着小脑袋问道:“阿娘,姑姑真的抢了姜皮他们的阿娘吗?”
“当然没有,姑姑她自己有阿娘,怎么会去抢别人的阿娘呢!”姬女闻言,想到自己最近听到的一些闲言碎语,心底的怒气又开始往上冒。
看来她听到的那些话语都是真的了。
这雨嫂子到底是怎么教孩子的!
姜启闻言,小脸上的愁云散去,剩下的全是气恼。哼,姜皮这个大坏蛋。他就说嘛,姑姑怎么会去抢他们的阿娘呢!
“启儿乖,你去屋里帮阿娘看着小月儿和小点儿他们好不好,阿娘得去煮午食了。”姬女抬头看了一下天色,低头对怀里的儿子说道。
“嗯,好!”小家伙乖乖点头。
等中午,姜父他们回来吃午食。姬女便把今天发生的这件事情和她平时听到的一些闲言碎语都和姜母说了一遍。
用过午食,姬女和姜母两人来到厨屋内。
“阿娘,他们说婐儿抢了他们阿娘的这件事情可不能由着他们再说了!”姬女皱着眉,继续说道:“还有,启儿说姜皮抢他风筝的时候,姜潮儿也在呢!这个姜潮儿不是有十三岁了吗,阿娘,你没给她安排做活吗?”
“怎么会没有,就连冉儿都下田做活了。”姜母进厨屋后,皱着的眉就没有松开过。
“这个雨嫂子到底是怎么教孩子的!”姬女抱怨。
“晚上我让雨嫂子带她的孩子来一趟。”姜母下结论。心里气得不行,什么叫婐儿抢了他们的阿娘!这种话到底是谁教他们的!
下午,雨嫂子知道姜母让她晚上带着孩子去酋长家的时候,还迷糊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等晚上,她早些做完活回家给两个孩子说要去酋长家后,姜潮儿和姜皮慌张的才把今天的事情给说出来。
雨嫂子听见,气得直接伸手给抽了过去。
教训了两人一顿后,雨嫂子才急忙拿了一些新摘回来的果子准备往酋长家赶去。
“阿娘,我不去!”姜潮儿被也雨嫂子揍了一顿,此时正委屈的坐在地上不肯起来。
“为什么不去!”雨嫂子扯开嗓子吼道,还在盛怒中。
“是弟弟抢小君子的东西还推他的,我又没抢,也没有推他!”姜潮儿尖叫。
“你,你还有脸说了!”雨嫂子气得发抖,伸出食指指着女儿骂:“你不好好的在田里干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