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时间钱如璋的体重就减少了十多斤,两个月后他的体重只剩下一百二十多斤了,发面大饼的圆脸变成了尖下壳。
虽然瘦多了但是身体灵活,义务劳动的时候也能干多了。
看着钱如璋消瘦的脸,张力行说道:“现在你越来越像你父亲了。”
听到张力行的话钱如璋并没觉得高兴,已经过去两个月了,看来自己长时间之内根本不可能回HK,把自己从吃龙虾都没有胃口的HK家里一下子扔到一个月只能吃一斤肉的崇明岛,这老家伙要有多狠!
国庆节的时候加上星期天可以休息三天,张力行高兴的拿出两块钱交给钱如璋:“明天你带着朝霞去市里好好玩一天!”
自从到上海以后钱如璋还没有到市里逛过,他从小听到的就是小红和小林薰给他讲哈尔滨和上海的事情,这回终于可以去亲眼看看了。
早上,两个人都没有心思吃饭,反正有两块钱可以到市里后再买好吃的。
钱如璋口袋里揣着两块钱就像是富翁一样。
两个人乘船到了上海码头后钱如璋本来打算去外滩转转可是朝霞非拉着往一个方向走去。
钱如璋掏出钱花六分钱买了两根奶油冰棍两个人边吃边走。
不过朝霞走到一处百货商店门口的时候却犹豫着不敢进去。
“怕什么,想买什么跟我说!”钱如璋说道。他拉着朝霞走进百货商店。
进入商店朝霞躲在钱如璋身后向卖收音机的柜台张望。
收音机属于大件商品,在柜台前面观看的人很少,钱如璋一眼就看见那个站在柜台后面的售货员。
女售货员看起来年纪在三十岁左右,衣服裁剪的很合体,衬托出婀娜的身姿和姣好的面容。
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朝霞也知道,根本不够买收音机的,钱如璋纳闷的问道:“你认识她?”
朝霞没有回答,她怯生生的走到女人面前小声说了一句“妈!”
女人抬头看着瘦弱的朝霞愣了一秒钟然后同样小声但是清晰的说道:“滚!”
朝霞转身就往商店外面跑,钱如璋一头雾水的跟在后面。
追上朝霞后任凭钱如璋怎么问,朝霞除了哭什么都不说。
没有办法,钱如璋拉着朝霞用一毛钱和二两粮票买了两根油条两个人一人一根,吃着油条朝霞才慢慢不再哭了。
“我再带你去看一个地方,我们家原来的房子可大了。”朝霞说道。
朝霞带着钱如璋一直走到兴仁里的一个巷弄,站在一处石库门的大门外。
钱如璋不知道的是这里就是原来小红和小林薰住过的地方,他刚刚出生也住在这里,这是他父亲钱小宝花了十三根大金条购买的房子。
四九年钱小宝最后离开的时候他把房子交给了张力行,现在这里住着五户人家。
随后两个人又跑到公园和动物园玩,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回到家里。
钱如璋不好意思的掏出剩下的五毛钱交给张力行。
“叔,你一个月有多少钱啊?”钱如璋问道。
“三十多。”张力行尴尬的答道。
原来他在市政府工作的时候,由于是解放前参加的革命所以级别比较高,一个月有八十多,可是现在只有三十多了。
“今天朝霞跑进一家商店管一个女人叫妈。”钱如璋接着说道。
张力行的脸色一下子暗淡了,他一句话都没有再说。
晚上吃完饭后张力行严肃的对钱如璋说道:“现在国家在教育是强调半工半读,很多人因此放松了文化学习,以后每天晚上我要监督你和朝霞读书,不管白天有多累,晚上九点以前不能睡觉!”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钱如璋就在崇明岛上住在张力行家里从初中一直念到高中,钱小宝连影子都没有再出现更不用说接他回HK。
三年里只是每年由上海外经贸的同志来一次家里,给张力行送来五百块钱,这是钱如璋在这里的生活费用。
一天,身材瘦小的王前进找到钱如璋。他和钱如璋从初中一起读到高中,现在是很好的朋友。
“如璋,我已经报名了,我决定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里去锻炼自己!”王前进激动的说道。
“你准备上山下乡?要去哪里?”钱如璋问道。
“不知道,党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哪里艰苦我就去哪里!”王前进答道。
钱如璋回到家里把这件事一五一十跟张力行说了。
“看来你的父亲铁了心要把你留在这里,我判断上山下乡应该是普遍的,你最好马上写申请书,争取一个好态度。”张力行说道。
钱如璋这三年多与张力行朝夕相处,在一起的时间比钱小宝还长,两个人已经处出父子感情。
“好,我这就去写!”钱如璋说道。
一个月后上海火车站前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一千多名胸前佩戴着大红花的知识青年带着行李踏上北上的列车。
张力行特意请假带着朝霞给钱如璋送行。
“注意身体,有什么需要的马上给我写信,我买了寄给你!”张力行隔着车窗嘱咐道。
所有的车窗前都挤满了人,车窗里和车窗外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火车先是晃动一下然后慢慢启动,车窗下面来送行的人依然不肯松开手,他们跟着火车开始小跑。
车厢里几个女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几个意志薄弱的男同学也跟着哭了。
受他们的感染,钱如璋把上半身都探出车窗外用力的挥动双手向依然追着火车小跑的张力行和朝霞告别!
钱如璋坐了几天的火车最后由卡车拉到兵团连队驻地。他望着一望无垠的庄稼地和居住的土坯房直傻眼。
听说钱如璋要去东北的时候张力行很高兴,他觉得去东北比去其他地方条件要好,更重要的原因那里可是他也是钱小宝的家乡,应该让钱如璋去看看!
“如璋,这里可真是广阔天地啊!”王前进兴奋的说道。
王前进从钱如璋认识他开始一直是要求进步,努力学习努力劳动的好学生。
晚上,十来个从各地到这里的知识青年经过自我介绍后开始躺在土炕上侃大山。
“现在天气并不冷,为什么还要烧炕?”从京城来的班长赵建国问道。
他们这个屋子里的十来个人就是HLJ农垦第四师八五一一团四连一个班里面的战友了。而赵建国就是这个班的班长。
从哈尔滨来的梁向东是东北人自然知道原因。
“就是在夏天土炕也要时常烧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