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原来这便是陛下,那日聊起的新品种农作物,老臣糊涂,不知这紫红色的疙瘩学名为何?”
“这叫红薯。”李世民说道。
“难怪和粥一起煮着,米汤的颜色都是一片紫红色。”
“不,此物得剥了皮。”李世民向杜如晦解释道。
“只是底下办事的,一来以前也没做过,二来施舍的都是灾民,也没那么多精工细作的讲究。随便洗了洗,没有削皮就放入了大锅中,与粥米一并熬了进去。”
“原来是这样。”
“正好,御膳房今日也为朕熬了红薯小米粥,与万民同乐。你就留下来,陪着朕一起用膳,也让你开开眼。”李世民对大臣杜如晦说。
“臣遵旨。”杜如晦早已嘴角上扬,心头一乐。
二人正聊着,御膳房的太监们便盛了粥过来。
杜如晦见陛下端起了碗来,只见粥中切碎了的糯黄色的红薯,闻了闻,香气扑鼻。
轻轻咬了一口,从未吃过,香甜可口,将红薯放于粥中,更比日常喝得小米粥,不知好喝多少倍!
“真比玉液琼浆还有味道!”杜如晦拿着银勺,也不顾粥还烫,快速地喝入口中。
“臣好奇,不知陛下是如何寻得这救万民于水火的新作物?”
“朕近日外出体察民情,和长孙爱卿佯装富商,从一山人手中,购得这万斤红薯。”李世民一边喝着红薯粥,一边回答道。
“原来如此。”
只是这杜如晦哪里想得到,当今圣明的陛下,居然是去土匪窝里去体察民情。
“既然是山林中的高人,那前几日,陛下让米中加入细沙碎石的主意,还有调查我大唐箭羽的事情?想必也是这位山人指点?”杜如晦继续问道。
“不错,正是他。此人虽隐没于山中,但却能运筹帷幄于山野之中,明察秋毫于细微末节,能推断千里诸种大事。”
“更能培育新的物种,慷慨赐教于我。真乃百年不遇的贤才,是我大唐之幸,社稷之福啊!”李世民继续夸赞道。
杜如晦见当今陛下,对一个山人如此夸赞,不禁心生好奇。
便对陛下道:“臣闻陛下遇此良才,心中亦是渴慕,不知陛下,下次再出去体察民情的时候,能不能也带上老臣?”
杜如晦想着,陛下如此夸耀这位贤才,必是想让臣下们也认识认识,多向这位前辈学习学习。
那古书中,大贤之人往往不慕名利,不求富贵,隐居于山林之中。杜如晦猜想:大概说得便是陛下提及的这位山人。
李世民瞧了一眼杜如晦,带这老杜也进土匪窝里走一遭?
立即放下碗筷说道:“不行!”
陛下的圣心,难以揣测啊!
“吃了朕的红薯,交给你办的差事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