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张廷翰向得胜关挺进时,李进卿亦正向三会砦发动奇袭——这里的地形恰好跟松木砦相反,砦堡筑在一个小山坡上,居高临下,前俯大江,背倚绝岭,东面一条坡道,修建得相当平整,如果砦门一开,马队下冲,攻击的力量较强。
李进卿的两千人,午夜才到达三会砦附近,在万山丛中,披荆斩棘,觅路前行,这样的行军,艰苦万状,但一望见三会砦的灯火,弟兄们精神无不大振。李进卿在出发前,已将部队重新编组,尽量化整为零,队分得细,指挥的层次分得多;命令的下达,都用口传,而必要时可以独立作战,一个小队的成败不致影响其他各队的行动。因为如此,所以各队的活动,都能发挥独立自主的精神,有困难自己解决,很少来麻烦李进卿。
但面临最后一刻,李进卿必须亲自指挥,集中攻击;他先下令各小队自行寻觅隐僻之处休息待命;然后召集两名各管一千人的都头以及幕僚,勘察敌情,决定进取的步骤。
“你们看!”他指着三会砦说:“南光海治军,大概还不错;灯号整齐,可见得平时有准备、有训练。”
“是!”他的右军都头陈陶说:“不过蜀军数十年不曾打过仗,实战的经验不足,不必怕他。”
“不错。惧敌之心不可有,但防战之心不可无。你们看,破敌之计,何者当先?”
“将军!”左军都头周武成说:“照此情形看,要喊话叫他们投降,似不可能,非打硬仗不可。我看,先要设法把局面弄火爆些,让南光海心里着慌,然后正面猛攻,侧面奇袭,务必一举成功。如果他的阵脚能够稳定下来,一定可以守得住,那就很麻烦了。”
大家都很欣赏他的见解。李进卿尤其重视“一定可以守得住”这句话;如果天明还不能克敌,一方面据险固守,一方面底蕴尽露,天时、地利、人力尽皆不利,非全数被歼灭不可。
就这时听得三会砦内,战马长嘶;西风吹送,十分清楚。李进卿顿时喜形于色,随即下令:以右军担当正面,左军施行奇袭;奇袭的各小队,要以极小心的行动,觅路爬上山坡埋伏,尽量隐蔽踪迹,听号炮发动攻击。
“得令!”陈陶站起身来。
“陈都头。”李进卿看着星斗说:“现在三更刚过,我给你一个更次的时间——说不定还要提早,你赶快行动。”
“是!”陈陶匆匆而去,口传命令,层层下达,各小队全面行动,蛇行上坡,觅崖石、山洞,各自埋伏,有些就躺卧在枯黄而丰密的草间,紧张地等待着。
左军又分成三批,担当三种不同的任务:一批是携带旗帜,散置各处,做成疑兵;一批弓箭手,是多备火箭,选择有利的射击位置,待命发射;再有一批就是集合在坡道下,准备仰攻。
部署尚未周全,三会砦内的蜀军,已经发现情况,笳均高呜,是紧急集合的信号;周武成与李进卿在一起,看此情形,便即说道:“将军,先下手为强!”
“不忙!让他们准备。”
李进卿只传令,让分置在各地的疑兵,移动旗帜的位置,尽力摇晃。一面他仍旧密切注视着三会砦内的动静——相隔不算太远,砦内备战的情形,可以看得相当清楚,灯号变换,守军布防,战马不断嘶叫,甚至蹄声隐约可闻。
李进卿欣然笑道:“差不多了,动手吧!”
“遵令!”周武成响亮地答应,亲手放出一枝火箭,在月光下,一团火笔直地窜了上去。
这个信号发给弓箭手;等他那枝火箭往下落时,东南、正东、东北三方面,无数团火扑向三会砦,大宋的军队,最重弓弩,强劲有力,射了一波又一波,三会砦内的营房,顿时冒起桔红色的火焰,西风正紧,火舌乱卷,霎时间烧成一片火海。
漫天的火光下,砦内的情形,看得十分清楚;有人救火,有人上马,栅门亦已开启,于是李进卿下令,命令正面仰攻的部队,由周武成领头,猛扑坡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